欢迎访问沈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今天是2021/10/19 上午10:12:45 星期二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的位置:首页 > 侨史研究
侨史研究

爱国爱乡 奉献桑梓 沈阳首部华侨志书《沈阳华侨志》出版

作者:

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来源: 本站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赞誉“华侨为革命之母”。长期以来,沈阳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作为添补《沈阳市志》中“华侨史”的空白工程,日前,《沈阳华侨志》正式出版。

为确保记述内容更权威、更全面,呈现较高的史料价值,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市侨联牵头成立《沈阳华侨志》编纂委员会,联合市人大民侨外委、市外(侨)办、市政协台港澳侨外委、致公党沈阳市委共同开展编纂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沈阳华侨志》终于问世。《沈阳华侨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沈阳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及侨务机构、侨联组织、侨界社团的历史定位和侨务工作的独特作用,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沈阳侨务工作、沈阳市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完整史料,以“侨史”为桥,传承华侨历史,凝聚振兴沈阳的正能量,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沈阳有史以来首部华侨志书

编纂沈阳第一部华侨志史书,使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及其后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世代传承华侨爱国爱乡精神,从而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同时,也使侨务机构和涉侨团体对海外华侨的创业史、发展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扩大沈阳对外宣传,发掘沈阳侨务工作的独特资源,完善沈阳大侨务载体,发挥沈阳涉侨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侨务工作促进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沈阳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庆伟

沈阳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庆伟介绍,《沈阳华侨志》是沈阳有史以来首部华侨志书。2015年8月,为抢救渐行渐远的沈阳华侨史料,弘扬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和奉献桑梓的先进事迹,经市政府同意组织编纂《沈阳华侨志》,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地情志项目列入市志工作计划。

“本书的编纂工作,不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指导,还得到了市‘五侨’部门和各级侨联组织、归侨侨眷的积极响应和通力合作,认真组织志书的稿件。92岁泰国老归侨谢群,86岁印尼老归侨傅秋帆也对《沈阳华侨志》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提供了史料并寄赠资料。”王庆伟告诉记者,《沈阳华侨志》编纂具有很强历史传承和现实应用价值,内容涉及历史久远,汇聚海内外侨情、组织沿革分析研究及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历史贡献等史料、图片,以华侨产生以及侨务部门建立为时间上限,以2016年12月底为时间下限。立足于从沈阳到海外,详细记述沈阳华侨、归侨侨眷在祖国发展各时期的生存史、创业史、发展史和重要侨务工作,力求全面、系统、准确记录并有所突破,为促进沈阳侨务工作和市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沈阳华侨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众多领导和同志们的心血和劳动。王庆伟说,编志组人员从汇集资料入手,除了征集市“五侨”部门及归侨侨眷编纂素材外,编志组还远赴广东省汕头、潮州、梅州、揭阳等侨乡进行学习考察,2016年先后到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中国华侨博物馆和兰州、昆明等市侨联、侨乡进行调研,学习借鉴有关华侨史编纂经验。在此基础上,编志组人员多次到市档案馆等部门查阅资料,召开“五侨”工作会议、归侨侨眷座谈会和走访老归侨、老侨务干部,广泛征集侨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编纂出华侨华人史、归侨侨眷史、华侨贡献、侨务机构、侨务工作、侨联组织、重点人物等篇目。

王庆伟告诉记者:“编纂工作历尽艰辛,编纂人员通力合作,高度负责,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初稿,经沈阳市地方志办审定再行修改,最终完成稿约56万字,共有彩页插图480幅,7月印发内部版的征求意见稿,听取专家及多方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于2016年9月送出版社审核定稿,于2016年12月付梓。”

 

沈阳是侨务资源丰富的城市

沈阳华侨历史悠久,早期的沈阳华侨,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手工业、建筑业、农耕等传统行业,多经营餐饮、小杂货、洗衣以及受雇为佣工。20世纪80年代后,沈阳出境的人员多以留学、劳务为主,逐渐发展为从事工、农、商、金融、房地产、旅游服务等多种工作,成为居住地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华侨,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主要从事教育、科研、法律、金融、企管等工作。

沈阳华侨陆续在海外建立华侨社团。在生活工作趋向固定情况下,聚集人数较多、华侨力量较大的同一地区,沈阳华侨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基础,有的单独建立华侨社团,也有的同外省籍华侨共同建立华侨社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沈阳人组建、参与的海外及港澳华侨社团有100多个。海外社团的创办和发展,不但争取了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政治地位和正当权益,而且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沈阳旅外乡亲联系祖(籍)国和家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沈阳归侨侨眷历史至今上百年,经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三个重要时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海外留学生学有所成、功成名就回国发展,进入奉天军政当局从事政治经济活动。一些海外华工,背井离乡,生存和发展困难,加上侨居国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乱而回国定居,形成沈阳早期的归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迎来华侨回国的高潮,一大批旅居欧美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爱国民主人士回国求学和投身祖国建设,由国家统一分配到沈阳工作,成为沈阳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骨干。改革开放时期,出国留学或工作的新侨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形成新的归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沈阳现有归侨侨眷36万余人。其中归侨3410人,侨眷30万余人,分布在工交、商贸、金融、教育、卫生等各条战线。

 

沈阳归侨侨眷积极投身城市发展建设

 

经济:沈水之阳 华侨竞掀兴业潮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来沈阳投资兴业,侨资企业发展迅猛,在沈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已成为沈阳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对推动沈阳市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进程,加速沈阳实现与国际经济和高新技术接轨,改善沈阳投资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成为沈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沈阳市外资企业中,侨资企业占60%以上,投资额达80余亿美元。全市侨资企业中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约40余家,行业分布已拓展到房地产、制造业、纺织服装、教育医疗商饮服务业等十几大行业,建成的皇朝万豪酒店、喜来登酒店、新世界酒店、商贸饭店等四星级以上酒店,接待量约占全市总量的80%。

改革开放后华侨在沈兴办最早的企业——1985年以来,新加坡志英行集团副总裁黄汉臣,在沈阳投资兴建“沈阳盛新化学公司”“志英行沈阳鞋业工业园”“沈新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尼加拉(沈阳)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总投资额752万美元。

 

科技:沈阳11位归侨(侨眷)当选国家“两院”院士

 

沈阳归侨侨眷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拥有一批国家行业学科带头人,有6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或院士,5人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与此同时,聚集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沈阳市归侨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在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项目中取得的成果优异,多次获得国家科技部及各大部委的科技奖励。

当选国家“两院”院士的分别是:

    庄长恭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严济慈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葛庭燧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  熏    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周惠久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依依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  伟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洪铎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天来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疗卫生:开创我国神经内分泌学

 

在沈阳市医疗卫生系统,活跃着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较深专业造诣的归侨侨眷医务工作者。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分泌研究室主任,美国侨眷谢启文,长期从事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及神经内分泌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神经内分泌学的开拓者之一。

外科: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美国归侨侯明晓,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复杂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矫治,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终末期心脏病血管内膜功能失调的基础研究,在重症创伤器官保护及低温环境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取得多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眼科:英国归侨高文瀚,为较早将西方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技术引进中国的人士之一,首创“眼玻璃体内囊虫简易吸出法”。

  

文化艺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由沈阳侨眷作词

 

文学界:马来西亚归侨李君哲,是国内归侨颇具影响的作家,同时是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英国归侨周传儒,是国内著名史学教育家,著有《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字与殷商制度》《书院制度考》等。

美术界:沈阳归侨侨眷绘画艺术造诣精深,其中早期、中期、现代的画家分别有孙佩苍、王盛烈、乌密风、许勇、张胜、子南、包锦华、王亮等人。

音乐界:军旅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侨眷邬大为,发表作品700余首,有170余件作品分获全国、全军、省或市级奖励,代表作品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影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歌》等等;编著大型辞书《歌诗韵谱》、系列词集《北疆之恋》《北疆之爱》《北疆之光》《北疆之情》。

当前,沈阳市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而在沈归侨侨眷也必将继续为沈阳城市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梁馨月、刘洋/文  安呈浩/摄   宏坤制图


主办单位:沈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备案号:辽ICP备19019959号-1